导 语
风信子暑期支教实践始于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2012级学生刘熊艳创立,现依托于福建师范大学风信子爱心义教团,拥有十年支教实践经验。
团队秉持“点燃生命之火,共享丰富人生”宗旨,连续九年前往黔、川、豫、闽等地开展暑期支教实践。该项目始于2013年,得到教育部师范生认证评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成为所在学院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实践的金字招牌。
团队曾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等国家级荣誉4项,“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省级荣誉6项,项目团队多名成员曾获评“全国自强之星”等国家级、省级荣誉,事迹获得央视网、中青报、贵州新闻联播、团中央公众号、省教育厅公众号和校内媒体等媒体报道。
一、山海支援工程
团队连续十年前往黔、川、豫、闽等地开展暑期支教实践,多年来关注作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贵州与福建山区,关注中部人口大省河南,派出九批累计161名支教队员,其中八批135人前往贵州毕节和贵州六盘水开展实践,一批13人前往河南睢县实践,一批13人前往福建平和实践。共设计个性课程606课时,募集善款和爱心物资16.5万余元,家访200余户,受益5所村小的3000余名小学生,还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义诊人次超过300人次,将帮扶落实到层层大山里的一所所小学中,团队与支教地学校结下山海之情。
(一)丰富第一课堂
1.德育建设
团队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安排课程,加强德育建设。结合历史学等专业优势,团队开设党史课,强调论从史出、理从事出,理解党史背后的逻辑,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开设“历史中的中国人”等,讲民族英雄的故事、谈民族英雄的精神,塑中华民族的情怀;团队开设励志演讲课等,以励志演讲为手段,号召孩子们走出大山、感受世界。
2.知识传授
团队开设诗歌文化、趣味逻辑、诵读英语、趣味医学、科学实验等课程,培养学生兴趣,开拓学科视野;团队根据村小状况,开设性教育、心理健康等,促进学生了解自己从哪里来、该怎么做;团队还让“学校留住学生,落实课后责任”,课后团队还加强课后辅导等,让问题留在今天。
(二)多彩第二课堂
项目开展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劳动实践等活动,用“第二课堂”塑造学生。团队帮助支教小学组建了阿卡贝拉合唱队、朗诵队等,让受教学生成为艺术的主角,鼓励受教学生用艺术表达情感;团队组织了各类文体活动,举办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等,让受教学生不断展示自我,以文体活动推动受教学生感受生活趣味,切实加强美育、体育、劳育等。
(三)心灵守护计划
项目中,团队开展家访、困境儿童一对一帮扶等,探访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内心;团队为村小学生提供爱心早餐等,让山区孩子感受热乎乎的温暖;团队吸纳医学类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行义诊、助力健康中国。团队坚信,只有将温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才可以焕发出大爱。
二、“明日之师”培养工程
风信子爱心义教团从孕育之初的10人,发展至今覆盖学校十五个专业,近200名学生加入,这是一场关于爱的行动。通过开展“义务星期六”志愿活动,走进周边学校和社区,在奉献爱心中锻炼成员们的语言表达、教学等方面技能,提高成员综合素质,让成员在志愿实践中感受“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担当。社团连续五年开展爱心义卖活动,与福建民俗博物馆、三坊七巷、校DIY协会等开展合作,募集资金为山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发挥社团影响力,带动更多人参与爱心奉献行动中。
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砥砺奋进,方能厚植根基。风信子爱心义教团坚持以赛促学,坚持“学”字当先,持续在“学”上下功夫。社团要求新成员进行每周的三笔一画训练和微格教室磨课训练,鼓励老成员积极参与与师范技能相关的比赛,通过参加三笔字大赛,提高师范生书写规范,提升师范专业综合技能;通过以“承党史精神,展师者风采”为主题的教师技能大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以“唤醒规划意识,点亮人生之路”为主题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成长目标和职业路径,提升学习内在动力。在一系列比赛中社团成员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提高了社团成员学习积极性,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互助互享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曾涌现出大量榜样模范,多位成员获“全国自强之星”等荣誉,他们在支教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支教实践实现了自身价值、成为团队的代表形象。
赵佳:社会历史学院2016级历史学专业学生,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出生贵州山区家庭、先天性高度近视,2016年因病休学,期间连续三年赴黔带领团队开展暑期志愿支教活动,累计服务学生500余人次,受益300多个家庭,带领团队筹集爱心资金超过6万余元,志愿时长近400小时。她带领的支教活动从单一行动扩展到全国5所高校联动,将爱之花播撒进乡村小学生的心田里。
“点燃生命之火,共享丰富人生”,风信子期待与你开启“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