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学

赛技能·展风采·固初心(四)

时间:2022-04-27浏览:258

第四组

时间:4月17日晚上19:00-21:30

特邀评委:福州第十八中学陈清辉老师

 

1号选手 张文鹏

九年级下册第3课第一子目《南北矛盾的加剧》

设计思路:

通过新疆棉花事件来导入课程,恰好用“强迫劳动”和“种族歧视”来揭示美国南方种植园中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暗示奴隶制的落后性。

①通过一段有趣的对话,分析南北方经济制度的矛盾,总结得出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得出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漫画和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老师建议:

①片段教学要注意体态端正,不能乱走动;

②认清教学对象初中生的特点,增添故事化的内容,过于理性的分析,不完全适合初中生;

③对学生的回复要有点评和回应,学生的回复尽量真实;

④关于奴隶制的废存问题,要通过材料详细引导学生得出。

2号选手 柯洁榕

九年级下册第18课第一子目《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这一子目的内容在课标上的要求是“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的基本构思是以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上小熊的哭泣的视频贯穿全课。“小熊的镜子”代指加入苏联的成员国(第一子目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之后以“米莎的经历”展示苏联国内改革的一个过程,最后再以小熊的眼泪说明苏联解体经过以及其影响。由于冬奥会的视频是贯穿全课的重要线索,所以我才选择了第一子目作为我的片段教学内容。而在这个子目我的落脚点是苏联在东欧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推广,以及这种推广对后期东欧剧变埋下的隐患。

老师在点评的时候首先对我的导入给予了表扬,认为我导入的视频以及语言很有感染力,但是这种感染力没有持续到接下来的新课讲授中,是有点遗憾的。而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的一些环节也体现了一定的设计感,但是在解释课文内容的时候,我是先把结论摆出来给学生,而不是用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没有体现生成性课堂的理念,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3号选手 黄书莹

九年级下册第4课第一子目《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设计思路:

把历史人物“请”进课堂使得课堂更有趣,更能够吸引初中生得注意。本课从“福泽谕吉”这一日本改革先行者的视角,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勾连起当时导致日本风云变幻(也就是明治维新的背景)的重大历史事件。由“幕府统治危机现—美国强入幕府危—皇武联合倒幕府”三部分展开对主题“幕府统治危机”的阐述,并通过中日对比、日本与西方的对比等理解当时日本所做出的选择,感受日本善于向优秀者学习的精神。

评委点评:

①材料的展示要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可以圈画关键词,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点评。

②黑船事件要注意阐述其对日本本来就存在的社会矛盾的激化,而不只是简要的介绍。

③结尾的启示,锐意进取不是很合适,需要再商榷。

4号选手 杨伊琳

九年级下册第19课第一子目《万隆会议》

设计思路:

通过印尼国父苏加诺对1927年反帝大同盟会议的评价导入本课,将万隆会议赋上“家门口的会议”的指代意象,通过“落座—挑战—共识—追求新秩序”四个部分,对万隆会议的背景、经历的挑战、求同存异原则、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等内容进行讲授。最后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两个维度讲述万隆会议对战后新秩序的贡献。

评委点评:

①八年级教材提及过“万隆会议”,本课可以在原有学情上进行建构。

②从“互相”到“一切国家”的表述,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国与国的交往准则”,被认可、推广为“国际间的交往准则”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有待商榷。

③万隆精神和万隆会议影响的支撑材料需补充,例如会议前后其他国家对于中国态度的对比,先出示现象再进行总结,较符合初中生的思维方式。

④在片段教学的小结部分,需要“不露声色”,自然过渡到下一子目。

5号选手 聂子凡

 九上第17课第三子目《权利法案》

设计思路:

以《权利法案》颁布300周年纪念币图画导入,引出《权利法案》,进而结合教材围绕“英国国家主权归属问题”将本子目内容分为三部分:一为问题突显,讲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再次出现王权专制倾向,引出“国家到底谁主权”这一问题;二为问题解决,议会发动光荣革命,最终确定了自己的主权地位;三为成果巩固,讲述《权利法案》如何保障议会的主权地位,引出君主立宪制,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对世界造成了哪些影响。

评委点评:

①需重点讲述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意义。

②在讲述影响时可借助故事史料,或者描绘现象的史料,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提炼出本质。

6号选手 陈琳 

九年级上册第7课第三子目《封君与封臣》

设计思路:

封君封臣制是查理马特改革建立起来的,所以这一节课我以查理马特的改革贯穿全课。首先以查理马特的困惑引出当时法兰克王国面临的内忧外患,这也是查理马特改革的背景。其次针对当时法兰克王国面临的内忧,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扮演查理马特的参谋,为查理马特的改革出谋划策。由此自然地过渡到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

评委点评:

①与学生互动不够,后面部分都是自己在叙述,要有学生理念,关注学生不够。

②教师建议可以充分运用教材里的材料、课后作业、图表。

7号选手 林晓萱 

九年级下册第4课第三子目《明治维新》

设计思路:

通过横须贺、京都和江户(东京)三处地点的串联,回顾维新之背景、维新之前提导入维新之内容影响。通过让学生结合教科书内容为明治政府出谋划策的形式,介绍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最后影响部分展示一系列图片和数据来讲述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近代化的转折点。

评委点评:

①课标要求为“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因此需要挑明明治维新的措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明治维新的措施与日本走向近代化的联系。

②讲述明治维新的措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在展示材料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看材料,指导学生解读材料,才能体现课堂中真实的流动感。

整体评价

陈清辉老师对选手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仅针对每位选手的特点进行了中肯的评价,还基于专业硕士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予了总体建议:

首先,在片段教学的初始环节,需流利地自报家门,即使不小心表达失误也无需紧张,顺畅为重。介绍完毕之后,不建议用“上课”、“起立”这一口号,可直接进入片段讲授。在片段教学中的前三分钟,就需亮出“第一板斧”,无论是漂亮的字迹、设计感的主题或是生动的叙述,皆需最大化展示自身优势,才可以快速吸引评委们的注意。其次,在片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互动,做到“心中有学生”。例如出示材料的时候需给学生留有一定反应的时间;互动之中需演绎出学生的反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还可以借此渗透学法指导。再次,是否能够精准把握课标是片段教学比赛中重点关注的部分,解读清楚所选片段如何更好地落实课标,对此可认真研读课标,借助网上优质课程,快速熟悉教学重难点。最后,本次教材范围是初中教材,面向的是初中生,同学们如若能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则能够让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此外,陈老师建议同学们多多锻炼教师感,教姿教态端庄为宜,并鼓励同学们一切技能都是可以训练的,要对自身有信心。

本次比赛为我院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相互交流学习的舞台,营造了“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质、赛训结合”的良好氛围,鼓励、引导我院专业硕士积极提高自身教师技能与教师职业素养,坚持教师技能训练的长效性和有效性,为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坚定成为一名优秀历史教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