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光明日报】庞纬:周航志的文体起源

时间:2024-01-02浏览:10

周航志的文体起源

(来源:光明日报   2023-12-25  14 理论·世界史

庞纬

周航志是一种盛行于古代西方世界的文学体裁,隶属于西方古典地理学的著作范畴。这类文体主要记录船只近岸的航海活动,涉及沿岸港口、海角、河口三角洲以及岛屿等自然标示物,偶有夹杂一些历史事件和奇闻轶事的讨论。一般来说,该体裁作品的行文格式固定鲜明,其突出特征是以环行某具体海域为主要脉络,兼有较为清晰的航行里程或天数。目前流传于世的周航志大约有二十余部,它们因其较为忠实地记述当时滨海人文自然状况,受到学界关注。令人遗憾的是,学者们对周航志的起源鲜有讨论,从传世文献的角度厘清这种体裁产生的驱动机制,对解读研究周航志具有重要作用。

早期希腊作品中的涉海记述或环海行纪对周航志的起源产生了直接影响,后世周航志多脱胎于此。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人的心灵家园和精神寄托。《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因故在外漂泊数十年,其间记述了当时地中海东岸的一些港口、海角以及近岸岛屿的传闻趣事,这类滨海描写集中体现在奥德修斯被放逐的欧古吉亚岛。当时的奥德修斯在欧古吉亚岛附近发生海难,被掌管于此的女神卡吕普索所救,然而卡吕普索已经爱慕上奥德修斯,并不打算放他离去,为此将奥德修斯囚禁在岛上七年之久。在身陷囹圄期间,奥德修斯对岛屿周遭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奥德修斯始终没有放弃离开欧古吉亚,在主神宙斯的干预下,卡吕普索只好放他归去。奥德修斯建造完船只之后,听取卡吕普索的建议,利用夜空中星座的相对位置,例如昴星团和大熊座,去寻找故乡伊萨卡的准确位置。上述涉海描写在《奥德赛》中还有许多情景,奥德修斯富有流浪色彩的海洋叙事包含沿岸风物介绍和航海术运用两大方面,这类文本书写为后世的周航志起源提供了文本框架和叙述模式。

早期希腊文明的活动范围主要停留在爱琴海沿岸,后来随着地中海东部地区联系日益密切,不同古代文明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希腊地区的经济繁荣和人口增长,同时也带来了社会阶层的急剧分化和较为明显的人多地少等社会问题。面对这些区域内部无法调和的矛盾,诸多城邦开始游历海外去寻求新的土地。大批希腊人远离故土,除了在较为熟悉的小亚西部、地中海东部和埃及等地建立据点之外,还奔赴之前几乎从未去过的地中海西部、环黑海地带,甚至远抵北大西洋沿岸安营扎寨。希腊人在追寻未知前方的同时,有意识地记录途经海岸的自然风貌、风向洋流以及航距里程。这种撰述活动的出发点有可能是官方授意,也有可能是自发性创作。不过,这段群体迁徙经历出现在距今久远的古风时代,相比于后来的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段流传于世的文献甚少,回溯还原当时不同城邦的拓殖航海记述无疑难上加难,一些被后世作家所辑录的环海行纪残篇为我们研究分析海上航行著作体裁提供了辅助。

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曾对古风时代诗人阿里斯泰阿斯的生平经历进行过简要分析,他认为这位诗人来自普洛克恩内索斯,该地点可能位于今马尔马拉海的马尔马拉岛,并推断其活跃于大约公元前7世纪。上述信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推断:阿里斯泰阿斯正值希腊拓殖活动的鼎盛期,而这位诗人所生活的海域处于爱琴海与黑海的连接通道上,很有可能目睹了城邦对外移民运动的状况。冠以阿里斯泰阿斯名下的《阿里马斯派亚》中的某些族群记述再现了当时的涉海情景。

根据拜占庭的古代百科全书《苏达辞书》记载,六步格史诗《阿里马斯派亚》原有三卷,但已散佚不全,仅存残篇大多数被希腊学者(伪)隆齐努斯和拜占庭学者策策斯所收录。通过流传下来的残篇可知,该书籍是一部黑海环游记,涉及当时黑海北岸的族群分布及其神话传说,主要包括伊塞多伊人的体态形貌和生活习性。这一族群希罗多德也曾提及。此外,阿里斯泰阿斯在游历黑海时通过伊塞多伊人得知,在黑海极北岸边的荒蛮之地还生活着阿里马斯波伊人以及叙派尔波派奥伊人。根据学者目前的相关研究,这些族群皆属于古代斯基泰人,尽管记述荒诞不经,诸多事迹也只是无从考证的异域想象,但《阿里马斯派亚》所呈现的涉海描写与荷马史诗的海岸景观书写颇为相似,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这说明早期希腊环海行纪著作在流布过程中,其族群分布和传说轶事为中心的叙事模式很有可能为后世周航志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参考。

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之间的米利都人赫卡泰奥斯,在其著作《寰宇游记》中较为连贯完整地记述了当时的海洋环游事迹。尽管该著流传过程只留下少量残篇,但值得庆幸的是,公元6世纪的拜占庭学者斯特法努斯在其所著的《族名略》中对该著作进行整理分析。《寰宇游记》一书以直布罗陀海峡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记述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的重要地点和分布族群,游记终点落笔于今非洲西北部的北大西洋滨海一带。残篇中大量的地名索引是展示早期西方古典世界游记的惯常用法,即以某点至某点为基本叙述方式,将这些途经之地所形成的多种线段勾连为近岸较为闭环的航行网络,这种描述与后来的周航志书写方式颇为相似。不过,该著并没有出现具体的里程数和航海术运用。

上述古代诗歌和散文所呈现的海岸叙事为周航志所吸收借鉴,成为周航志诞生的文本起源。随着拓殖活动的深入推进,不同城邦在黑海、西地中海和北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规模不一的子邦,这表明人们在寻求异域宝地时更为灵活地运用风向洋流和夜空星象,船只建造方面也大为改进,这样一来远洋航海技术整体得以提升。在上述诸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以长距离航行海域为代表的周航志体裁作品应运而生。在希腊古风时代后期,大概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之间产生若干部周航志,例如迦太基人的《汉诺周航志》和《希米尔克周航志》,以及希腊人的《斯库拉克斯周航志》。这些周航志以古希腊语的文本形式流传至今,所涉及的海域也颇为广泛,涵盖了当时希腊人不甚熟稔的北大西洋以及古代厄立特里亚海(今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以及孟加拉湾等海域)沿岸的自然概况和风土人情。虽然西方古典世界的周航志在5世纪以后渐趋衰落,但是其海洋叙事范式和古代地理知识的传承为近现代兴起的航海图鉴提供了颇为关键的动因。

(作者:庞纬,系福建师范大学讲师)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12/25/nw.D110000gmrb_20231225_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