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福建省中学历史教育研究水平的有效提升,4月17日,由福建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委员会主办,我院承办的福建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我校旗山校区图书馆学术大讲堂成功召开。本次年会以“新课标·新教学·新成长——历史教育的视野与价值”为主题。来自全省各高校、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学会理事、各地区一线教师代表等近百余人齐聚榕城,开展深入的教学与学术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为寻求学术与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下的教学相耦合的发展路径,本届年会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叶小兵,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中小学(中职)历史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马敏为大会作学术讲座,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吴琦教授主持。此外,参会代表们还赴福州滨海新城开展实地考察调研。
1.上下求索,钩深致远——叶小兵教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叶小兵教授指出,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进行阐释。而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即教学生学会理解历史、教学生学会学习历史。
在谈及如何教学生学会理解历史时,叶小兵教授从教材、史事、史料三个维度着手,通过教材内容示例,指出学生理解历史应达到几点要求:一是学会阅读以形成历史概念;二是学会分辨教材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三是学会理解教材中对史事的评述;四是学会理解课标中对史事认识的要求;五是学会通过材料理解史事的意义;六是学会理解和判断史料作者编写的意图;七是学会慎思明辨,论从史出。
在论及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历史时,叶小兵教授认为,学习是学与用的统一,是知与行的统一,是接受与发现的统一,要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研一体。叶小兵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探究愿望、学习任务的明确性、多样的探究活动、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策略对落实“做中学”的重要性。
2.刮摩淬励,日长月益——马敏教授《有关中国近代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马敏教授介绍了建设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性。他指出,话语体系建设既是目前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中相对滞后的“短板”,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历史学科的突破口。
马敏教授具体讲述了概念史研究的学术进展与新思考,介绍了概念史整合的路径与近代史话语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他认为,建设话语体系既要“鉴诸国”,又要“法后王”,以中国为本位,以历史发展大势为观照,从而形成包罗宏复,又具有明确指向和内在联系的话语体系。
马敏教授对“走出中国近代史”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观点,指出了四种方向指引。一是从时间上“向上延伸”,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及相关思考延伸到明清之际;二是时间上“向下延伸”,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视野延伸到1949年之后;三是在空间上引入“全球史”的概念,把握近代历史的空间展开特征及中国史同世界史日趋紧密的联系;四是在研究方法上引入多元研究方法,如比较研究、整体研究、“大数据”量化研究等。
在讲座的最后,马敏教授指出“走出中国近代史”最终是为了回归中国近代史,从而以达到更高境界,打开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3.致知力行,臻于至善——参会代表们赴福州滨海新城开展考察调研
当天下午,参会代表赴滨海新城开展考察调研活动。我院党委书记陈尚旺、院长叶青教授、党委副书记虞永飞、副院长孙建党教授等陪同考察。在福州第三中学滨海校区,代表们深刻感受国家在加快教育现代化上的有力举措,深刻体会现代化中学在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取得的成效。在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代表们在独具特色的历史情境中,与闽籍历史名人进行思想碰撞,回溯历史场景、开阔历史视野、深化历史价值,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东湖湿地,代表们在实践中理解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教育为化人之本,学术为天下公器。本次年会旨在探讨如何做一名“真教育的思考者与践行者”,如何真正进行有效教学,聚焦“历史教育的视野与价值”主题,重点研讨教学理论的创新与突破,为进一步发挥历史学科在铸魂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