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思政工作  团学风采

实习小站 | 凤凰山下携手育英 麒麟岛上同心践知——我院赴福清、平潭两地市开展教育实习回访活动

时间:2025-04-16浏览:19

为深化院校合作,加强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4月15日,我院领导老师先后赴福清一中和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开展教育实习回访活动。

福清一中

4月15日上午我院党委副书记范瑞锭、工会主席郑士璟副教授、教育实习总负责人周至杰副教授、校内指导教师林小标及本科2022级辅导员于腾一行赴福清一中开展教育实习回访活动。福清一中党委书记薛天辉、校长江爱民、副校长何华龙、副校长杨贤新、教务处主任何逢、德育处副主任朱如扬、历史教研组组长倪雅琴、高一历史集备组组长林银妹、历史组指导老师及实习队全体队员参加活动。

回访中,学院党委副书记范瑞锭分别介绍此行的老师们,对福清一中一以贯之的鼎力支持和指导老师们的倾囊相授表示真挚的谢意,并期望未来院校之间能够在教育实践、教育提升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同时勉励实习队员们再接再厉。薛天辉书记与江爱民校长分别介绍福清一中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并对实习队的教育实习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表达了院校双方未来能够持续深入拓展合作的期许。

实习队队长孙婧怡向各位领导老师们作了以“纸上终浅躬行处,凤凰于飞JIAN成长”为主题的实习汇报,通过“来山见微”“同心践履”“致远渐宽”三个模块,用生动的图文和视频展示了教研工作、班主任工作、集体备课磨课工作、教学工作以及各位实习队员的实习感悟,充分展现福清一中实习队蓬勃奋发的精神面貌。

回访中,实习队副队长吴茜雯进行了片段教学展示,内容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第二子目古代美洲。以学界对美洲文明创造者印第安人的印象,提出“他们是野蛮还是文明的”这一问题切入到本堂课,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印第安人创造的灿烂美洲文明,落实课标要求,贯彻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评课环节,周至杰老师以及各位历史指导老师充分肯定本次片段教学中实习队员呈现出来的进步与成长。同时,周至杰老师建议队员们要进一步深挖图文蕴含的深层次寓意,用好用活教材这一常见史料,进一步丰满历史课堂。

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

4月15日下午,我院党委副书记范瑞锭、教育实习总负责人周至杰、学院实习指导老师林小标与本科2022级辅导员于腾前往平潭附中,开展教育实习回访活动。平潭附中党委书记钟帼珍、教务处主任杨蓉、教研室主任杨海燕、德育处主任林和武、历史学科教研组组长念惠敏、指导老师林娟、何静妮与陈敏出席活动。

在杨蓉老师、杨海燕老师与念惠敏老师的热情引导下,范瑞锭副书记一行抵达后参观平潭附中。在参观过程中,我院老师与实习队成员就实习情况展开交流,勉励实习队成员要再接再厉,把握住宝贵的实习机会。

教育实习座谈会于博爱楼6楼举行,会议由平潭附中教务处主任杨蓉老师主持。活动伊始,平潭附中党委书记钟帼珍首先代表学校对我院领导、教师的到来致以诚挚欢迎。钟帼珍书记表示,期待通过院校间的多维联动,既为师范生搭建“沉浸式”教育实践平台,助力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同时也为附中教师团队注入高校的学术研究活力,形成“共生共长”的教育生态。

我院党委副书记范瑞锭对平潭附中的欢迎表示感谢,并向平潭附中的领导老师们系统介绍了社会历史学院的办学底蕴与育人格局。他提到,当前,学院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特色鲜明的学科群,构建了科学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范瑞锭副书记表示,期待院校双方相互协作,互惠互利,让教育人才培养在中学落地。

接着,平潭附中实习队队长许曦文代表实习队向各位老师作教育实习中期汇报。他从“启程”“守望”“试翼”三个维度,向大家介绍了平潭附中实习队近一个多月的成长与收获,并进一步表示,实习队成员定能不负期望,在接下来的教育实习中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

实习情况汇报完毕后,平潭附中实习队严清阳同学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第一子目“古代文明的扩展”为呈现内容,进行片段教学展示。严清阳同学以“银版合约”导入,围绕“文明的扩展”这一主线,分别从“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一线两元地分析阐释了古代文明扩展的特点,并更进一步为第二子目“古代世界的帝国”的自然承接做好了铺垫。

针对严清阳同学的片段教学展示,平潭附中与学院老师先后进行授课点评,肯定了严清阳同学细致的课程设置与沉稳的教姿教态,称赞了严清阳同学认真严谨的教育实践态度与饱满充实的课堂呈现效果。我院周至杰老师从他眼中实习队成员三年的成长谈起,祝贺实习队成员在目前短暂的教学实习中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成长。他也进一步勉励实习队成员在接下来的实习生活中再接再厉,在教学实践中更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教学技能。

此次教育实习回访活动,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将历史的厚重与教育的鲜活交织成章。在福清一中与平潭附中的实践基地里,师范生们以青春为笔、以课堂为纸,书写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院校双方以合作为舟、以创新为桨,共筑教育生态的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