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9日下午,我院历史系78级优秀校友、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杂志主编李丹慧教授应邀到访我校,并于领先楼107教室为学院师生举办了题为“从中苏第一次边界谈判到珍宝岛冲突”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林国平教授主持,我院部分78级校友专程赶来参加此次学术盛宴,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李丹慧教授从中苏之间的边界问题出发,阐述了在上世纪50年代,中苏之间“有边无界,有界无防”的现象,即不管是民众,还是中国政府并无明确的边界概念。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斯大林去世、中苏关系的日益紧张,60年代以后,两国边界问题随着两国政治斗争的起伏而发生变化。
其次,李丹慧教授分析了60年代中苏之间边界问题的三个关键时间节点。首先是1962年爆发的“伊塔事件”,因边民的归属正义上升到了“敌友”层面的冲突,至此两国之间的边境冲突频发。到1964年,两国已经发生冲突1600多起;同年2月双方开始近六年的边界谈判。虽然期间双方有过交换地图、以条约线为基础进行磋商等类似的富有建设性的会谈进展,但还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无果而终。因无法达成最终协议,加之两国的政治分歧日益加深,边界冲突次数不断增多,甚至由棍棒演变为武装驱赶,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接着李丹慧教授就珍宝岛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三种可能性的解决方案一一作了解读,她认为在珍宝岛事件中,美方反对苏联动用核武器的干涉行为给之后中美关系的缓和带来了契机。
讲座最后,李丹慧教授强调,对于冷战过程中突出性事件的研究,既要做到尽量客观还原历史事实,也要从这样的事实中借鉴,加强我们对于现实的关怀。
供稿/社会历史学院 张晓帆 汤玲玲
审稿/社会历史学院 岳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