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社会历史学院邀请东北师范大学赵轶峰教授作专题讲座

时间:2022-11-28浏览:187

20221126日晚,应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邀请,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赵轶峰先生做题为《关于文明史的再思考》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福建师范大学建校11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吴树国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二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赵轶峰先生从文明的概念、文明的现实性、文明的普遍性、局域性与历史性以及文明史的书写与研究四个方面对文明何以成为理解历史的一种方法,以及文明史在历史研究中的特殊意义进行了深入解析。

赵轶峰先生认为,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社会文化共同体;文明史是以文明为基本单位而展开的研究路径。文明的发生应该是以包括养殖在内的以农业为基础的过程,随后形成国家。文明生态系统之间的分野,不在政权界限,而在生活方式、精神境界、制度特点差异。文明史是一种普遍史,将提供跨大区域流动、交往、互动、相互作用关于纳入全球历史透视和书写的更为自洽的进路。文明史是各种可行的历史研究与书写中一种必要的思路。文明史是偏重宏观、凸显人类全球性关联意识、偏重精神文化与实践方式内在本质的历史。

赵轶峰先生强调,中华文明核心区相对稳定,其生活方式、精神气质、制度文化也呈现为具有明显延续性的演变。其行政管理体系的外缘则是弹性的,不仅经历了地缘政治的反复重组、族群变动,经历了农耕区与半农耕乃至游牧区之间对峙与依赖交融的互动,也表现在核心区与外缘区之间的藩封、羁縻、盟约、互市关系中。其演变发展的基本倾向,是中华文明范围内各族裔人民日益深化的融合与制度、文化心理的趋同。

讲座尾声,吴树国教授指出,很多学生在研究中存在对“文明”的浅层理解和滥用问题,赵轶峰先生的讲座有助于同学们对文明的正确认识。同时,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受理论狭隘的限制,在主旨提炼和意义阐释上往往浅尝辄止,故赵轶峰先生阐述的“文明史”对学生开阔理论视野至关重要。互动环节,赵轶峰先生就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师生交流氛围热烈,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