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学

学院历史教育研究中心与厦门王翠霞名师工作室举办联合教研活动

时间:2022-11-07浏览:287

为提高我院学子师范生技能素养,加强与一线名师沟通交流,促进校地历史教学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学院历史教育研究中心于11月4日与厦门市王翠霞名师工作室举办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学院工会主席、专门史与教材教法教研室主任郑士璟副教授与厦门双十中学王翠霞老师联合主持。学院专门史与教材教法王雪萍教授、周至杰博士、王翠霞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我院历史学、历史地理复合专业师范生全程参与。

此次活动以课例为依托,由本科2020级历史学的两位同学带来三十分钟片段教学展示。

庄思颖同学带来的是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她以薛道衡这一历史人物为线索,将个人生平与隋朝的兴亡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史料形式进行史料实证,并在其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赵恒煊同学在讲授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从社会文化史角度出发以唐代的音乐作为线索,把霓裳羽衣曲舞蹈视频作为课堂导入,通过唐代音乐的发展讲述盛唐气象,在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美育的培养。

在两位同学精彩纷呈的片段教学展示完成后,王翠霞名师工作室的各位成员老师对两位同学的授课做出了点评并提出建议:

厦门实验中学的鲁良快老师对两位同学以人物为线索和以音乐为线索的创新性课程设计表示赞赏,夸赞两人对唯物史观、史料证实的核心素养落实到位。但同时指出了文字史料要简而精,运用时应考虑初中生的能力范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的宓翠老师鼓励同学深挖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回答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要让学生在课堂的思考中判断事实、判断成因、判断价值。

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的田秀莉老师则认为要注重问题链的设计,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把本课的重难点逐渐剖析开。

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的周予馨老师认为历史课堂应该要做到“有意思”、“有意义”。历史课堂的一个使命是求真,可以在故事的聆听、在史实的梳理中去求真。两位同学都采用以小见大的主线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去求真,做到了“有意思”。但一堂历史课在有意思过后是要留有余味的,要做到“有意义”。“有意义”中起码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学生的史学方法,二是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方向,做到培根铸魂。

在工作室成员分别做完点评后,王翠霞老师对两位同学的授课表示了肯定并谈了谈自己的建议与看法:

首先在课程设计时要研读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注重大单元教学意识。设计授课时应紧扣该单元主题的核心目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在大单元的宏观主题下展开教学。其次是问题的设置上要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王老师以第3课中的《步辇图》以及厦门市质检的一道大题为例,说明了设置好问题的重要性。强调了在问题设置中要训练学生的能力层次,要有思度、有深度。第三就是如何让五大核心素养落地。王老师提出要循循善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打造有温度的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最后王老师推荐两本书以启发同学们的思考:一是任鹏杰老师的《历史·教育·人生》,强调历史教学应当要讲理、有人、求新、务实、谈真、有魂。尤其是历史课怎样有“魂”是我们同学应当去把握的。二是於以传老师的《怎样上好历史课》,强调历史课一定是有思维的。很值得同学们去阅读学习。

在活动的最后,郑士璟副教授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

首先是同学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实现“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化。教学设计是“做加法”,但到了课堂实践中就要学会基于学情,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减法”,以呈现出理想的课堂。

第二是历史教学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善良的心。历史教学既要基于学生的认知逻辑与教科书逻辑,让学生理解历史的脉络,又要具备价值的输出,强调意义建构。

最后是要注重历史教学中的多角度问题。历史作为人文学科,角度越多,思考与理解越多。同学们可以尝试多角度展现历史生动性、复杂性,擦亮历史这一人文课程底色。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以贯之的历史思维,促成人格养成。

此次教研活动展现了社会历史学院的师范生扎实的教学技能,是一次优秀的引领和示范。经过本次联合教研活动,同学们对于一线教学技巧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无止境,教艺无涯,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在未来的求学道路上,将努力求索,勇于实践,朝着卓越人民教师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