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福建日报】钱宁 赖正维 :琉球饮食文化中的福建元素

时间:2022-08-19浏览:263

琉球饮食文化中的福建元素

(来源:福建日报    2022-08-16    12版    理论周刊·文史

钱宁 赖正维 /图

海带炖猪蹄、豆芽炒豆腐、红年糕、米糕

琉球位于东海之滨,是明清时期与中国往来最为频繁的藩属国之一。福建与琉球隔海相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琉关系的重要驿站。福建饮食文化在琉球的发展,主要通过明清册封使团的交流、琉球来华使团的传播、闽人三十六姓的传承,以及赴华琉球留学生的弘扬等路径实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琉球人的生活。时至今日,仍能在冲绳看到福建饮食文化的影子。

琉球粮食和果蔬的品种与栽培技术主要从福建引进。琉球地势狭长呈弧形,常年遭受飓风灾害,耕地少且贫瘠,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作物收成极少。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和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使琉球国人形成了海洋性饮食习惯。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野国奉命为总官前往中华,见番薯为五谷之辅佐,因想本国在于大海之中,每年五谷被风所损,不免饥馑之忧,若此番薯带归,布种本国,补五谷为国也必矣。为此,他在福建学习了番薯栽培技术,并带回番薯种子。番薯的引进给琉球的饮食习惯带来了颠覆性的改革。因为番薯的适应性较强,不需天泽,不冀人工,能守困者也;无根而生,久不枯萎,能收气者也,故得以在琉球国内广泛种植。又因价格低廉,产量大,大力推广番薯种植,逐渐成为琉球民众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翁自道又从福建引进不同品种番薯的栽培方法,以植之于家宅,以致繁昌,而分与各处,其番薯独异别种,凌风耐寒,繁蔓番衍四季不衰,尤使民得利焉。番薯因其味美香甜,还能作为各种果点的原料,仍是如今冲绳有名的特产之一。番薯的用途也较为广泛,可以制粉储藏,可以酿酒,用于宴客、祭祀,亦可用作家畜饲料。

除番薯外,经过明册封使夏子阳的实地考察,撰写的《使琉球录》中提及琉球的波菱、山药、冬瓜、瓤等薯类作物,也皆是从福建传入琉球的。在水果栽培方面,清册封使周煌在《琉球国志略》记载,琉球还从福建传入了荔枝、龙眼两种水果。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册封使李鼎元出使琉球,从福州带去了两株陈家紫品种的荔枝,种于琉球国使院庭内。陈家紫荔枝简称陈紫,又名状元香,是福建莆田、仙游等地的主栽品种,果实色香俱佳,有果中皇后之美称。

福建靠山临海,有着别样的地域特色与饮食文化,与琉球长期的文化交融推动了两地食俗的深度融合,琉球的烹调制法、食物的处理方式和菜谱逐渐吸收闽菜的精髓。琉球人赴中华朝贡、研学期间会住在福州琉球馆,常食用闽菜。每次出使的册封使团规模庞大,多为各方面的专家及能工巧匠,其中不乏技艺精湛的闽籍厨师。在册封使团停留琉球的半年期间,闽菜烹调成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内容。

作为中华八大菜系之一,闽菜以口味清鲜、和醇、荤香、多汤为主,擅红糟、糖醋调味。学做闽菜,拓宽烹饪思路成为琉球人的饮食文化特色之一。明册封使陈侃在《使琉球录》提及琉球设宴款待册封使团时,不知烹调要讲究五味调和,数次借用册封使团里的厨师代为烹饪各色山珍海错。这在明万历年间出使琉球的册封使夏子阳、王士祯编写的《使琉球录》中得到证实。与此同时,闽籍厨师还专门传授琉球国嫔妃制作佳肴的技艺。可见,在册封使团的推动下,闽菜的烹调制法颇受琉球官方的认可和喜爱。

琉球人对闽菜的追捧,还能从食物的处理方式和菜谱中进一步论证。清册封使李鼎元在《使琉球记》中叙及琉球毛鱼的制作方法,琉球人用盐腌制,外视似腐,而味耐咀嚼,其风味不亚于酒糟的效果。

明清两朝共派遣册封琉球的使团23次,在长期的学习与接触中,琉球国厨师已将闽菜烹饪融入自身食俗烹技之中。清同治五年(1866年),琉球尚泰王册封之时宴请钦差大臣的菜单中,就有福州特色汤品小文蛤鲜丝瓜汤”“紫菜山东粉山东粉乃福州地区对粉丝的通称,因其制作精细,故得此名。很明显,琉球国宴中的山东粉也是由福州传入的。菜单上还有黄米糕”“千页糕,迄今仍是具有福州代表性的糕点。此外,闽人三十六姓迁居琉球,也促使昔日琉球王宫设宴才能品尝到的闽菜,如今飞入琉球寻常百姓家,像猪蹄炖海带、苦瓜炒肉、豆芽炒豆腐、酱油烧猪蹄等家常菜,红糖年糕、米糕等点心,都与福建人的饮食非常相似。

作为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福建茶叶在明清时期享誉天下。随着中琉交往频繁,琉球的制茶技术和茶道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福建茶文化的熏陶。琉球人也有种植茶叶,但因其制茶技艺粗糙,只能生产粗茶。清雍正九年(1731年),琉球人向秀实随贡使赴闽学习制茶之法,学成后还携带制茶器物一并回国,在棚原山地开辟茶园遍植茶种,制成和汉茶叶,以供本国使用。

从明清册封使录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平民还是王室贵族,饮茶俨然成为琉球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茶叶传入琉球的同时,茶道文化和饮茶礼仪也深受福建影响,越来越讲究,尤其在士大夫中,特别重视以茶会友、以茶待客。明册封使陈侃在《使琉球录》中所记琉球烹茶之法设古鼎于几上,煎水将沸,用茶末一匙于钟,以汤沃之,以竹刷沦之。到了清朝,不仅烹茶技艺有所提升,以茶末杂细粉少许入碗,沸水半瓯,用小竹帚搅数十次,起沫满瓯面为度,而且茶瓯的外形也更为雅致,无白地者,描青绿花草。饮茶者对环境也颇为讲究,正所谓在清幽闲适的意境中品茗茶味,才能体味到清雅的情趣。琉球国王还专门选取风水宝地修建茶亭,用以携客烹茶。

酒也是琉球人生活中的主要饮品之一,酒文化与茶文化一样占有重要的地位。琉球人好饮酒,无论是日常会客、婚丧嫁娶,还是岁时节庆、祭祀仪式,都离不开酒。琉球人主要饮用米肌酒”“福寿酒”“土产烧酒泡盛酒。其中土产烧酒用米酿制,其制作方式类似于福建客家米酒。在饮酒过程中,琉球人时常喜好拇战行酒,与今日中国猜拳行酒令相仿,用以增加饮酒气氛。

中琉自建立藩属关系以来,福建一直是中琉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汇集地和传播窗口。作为双边交流互动的重要媒介之一,琉球很大程度上包容并吸纳了福建饮食文化的精华,使其民俗文化随之发展丰富起来,成为琉球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近的饮食文化是中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对进一步加深当代冲绳与福建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互建,拉近两地距离,深化友好省县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208/16/content_20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