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团学活动

孝义传家承祖志,润物无声泽后世

时间:2020-10-27浏览:918

为了探讨妈祖信俗的孝德内核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20201010日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闽台信俗与乡土社会》课程的第二实践小组前往妈祖诞生地——莆田贤良港开展社会调研。

当天上午,小组前往妈祖故居,大家深入了解林氏祖训关于传承忠孝家风的内容,“凡林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尊幼有序。”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料。随后,我们与贤良港天后祖祠董事会副监事长林自东先生进行了一次座谈会,他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妈祖文化与孝德文化的关系。林自东先生说:妈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古代人就是要把这种忠孝精神传承下去。
   
在北岸,孝德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受到妈祖孝德文化的影响,邻里和谐,家风优良。并且,在天后祖祠内的工作人员基本上为林氏子弟,他们长期在祖祠内做义工,传承了祖辈留下来的孝德精神。
   
去年春节,在北岸贤良港党工委的组织下,当地开展了百孝之星的评选活动。林自东先生认为,定期评选百孝之星,要从百孝发展到万孝,要把孝德发展为全民的精神,引发小组成员的思考。

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位于妈祖阁的孝德文化基地。妈祖孝德文化基地以传、承、繁、荣四个展块,分别展示了古代二十四孝、新时代新孝风、习总书记的家风故事、百孝之星表彰墙以及妈祖有关孝德的故事。从孝德文化基地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北岸地区随着妈祖信俗世代相传的忠孝之风,以及新时代下北岸人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呈现出的孝道新风。

在北岸文明办干部陈少华的带领下,调研小队来到山亭镇新乌垞村,拜访了“百孝之星”受表彰者陈顺发老先生。陈老先生长年照顾百岁父母,与一般人的想法不同,他将父母的房间安置在二楼,不仅为了让年迈的父母得到锻炼,还想借此增进儿孙与老人的感情。同时,调研小队还参观了陈老先生特意为母亲“改造”过的卧房,他在母亲床铺到厕所之间的边角和地面都精心布置了软垫,并装上了扶手,以防母亲滑倒。即便如此,陈顺发先生及弟弟还是轮流在夜里看护母亲,以确保万无一失。

小队成员还注意到,陈老先生家中摆放着两尊铜像。根据陈老先生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两尊铜像是他耗时一年精心打磨,定制出的父母铜像。在大众普遍认知里,一般只有伟人才会被铸成铜像留作纪念,但他说:“我的老父母就是我的伟人。” 在离开陈老先生家之前,小队成员发现,陈老先生家门上的牌匾篆刻着“孝義传家”,这是他按照不识字的母亲临摹下来的家训雕刻成的。虽然“義”字少了一个点,但在陈老先生的坚持下依然保留着原样。

 “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幸福,比金钱更重要。”在陈老先生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后辈也在践行着孝亲敬长的优良家风,远在异乡的后辈坚持每个月订一束花寄往家中,以表达他们的思念与关心。

接着,我们实践小队又来到另一位百孝之星何银华女士的家。何银华女士是东埔镇何山村人,早年随丈夫去北京经商,因为想念公婆而回到家乡,至此照顾公公婆婆二十多年。小队成员前往拜访时,她的婆婆正在做艾灸,据何银华女士所说,她每天都会给两位老人洗脚,在她眼里,自己就是公公婆婆的亲闺女。何银华女士十分信仰妈祖,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都会去妈祖庙里拜拜,第一件事便是求妈祖保佑公婆健康平安,这说明了她对于妈祖孝文化的传承和践行。另外,何银华女士还会拜托妈祖保佑国家安定,为国家祈福,充分体现了妈祖信俗中蕴含的家国大爱精神。

本次调研活动着眼于妈祖孝德文化的系列活动深度、广度和影响力,结合实地访谈去探究妈祖孝德文化的内核精神以及活动对于孝德传承的意义,以期实现对妈祖孝德文化内核在新时代下的宣扬模式的变化的探讨与研究,引发小组成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