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校地协作共成长,朋辈引领同发展 ——记社会历史学院2019级历史本科生线上教研活动

时间:2022-04-06浏览:350

为推动我院师范生技能进一步成长、让历史教育关照社会现实,启发学生放眼未来、生成历史智慧,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组织开展同课异构线上教研活动,邀请实习学校历史学科优秀教师担任点评嘉宾。活动由院工会主席、专门史与教材教法教研室主任郑士璟老师主持。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为《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由黄松芸同学、何兴智同学授课。两位同学教法各有千秋,创意十足。

3月24日晚,黄松芸同学进行了45分钟线上虚拟教学,并邀请泉州七中的余晓冬老师、漳州一中的李玉老师和永安三中的李哲治老师作为点评嘉宾。课堂语言流畅,情感饱满,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获得了三位点评老师的一致肯定。

3月30日晚,南平一中与莆田第五中学、宁德第五中学实习队展开线上合作,何兴智同学授课,南平一中的张英勇老师、宁德五中的薛梅芳老师、莆田五中的林建明老师担任点评嘉宾。何兴智同学将“人性”作为线索,串联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建立的内容。该教学设计体现了跨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尝试用社会心态史的角度观察历史、设计课程,拔高了这堂课的整体格局。三位点评老师从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多角度进行点评。

此外,在本次线上教研活动中,还来了一位特殊的“观众”。上海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早早来到会议直播间,参与此次教研活动。李老师对兴智同学的课堂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与精彩点评,强调在秩序和国际格局中捕捉对人的尊严敬畏,在历史至暗时刻人性的觉醒。李惠军老师也打开屏幕共享,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本堂课的心得体会。李惠军老师从大单元、大历史的概念出发,观察各国实力的制衡与失衡。李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展示了宏大的历史视野与深厚的人文关怀。

嘉宾老师们对此次线上教研活动进行点评:

泉州七中的余晓冬老师从一线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提出教师应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为基础,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要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框架的系统构建。

永安三中的李哲治老师提出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环节、活动和问题进行设计,注重引导而非灌输,及时地关注和解答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

漳州一中的李玉老师认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从“知识本位”转换为“素养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李老师提出“创设情境”是授课中一项实用且有效的方式,例如冲突性的问题情境、学术争议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等,通过情境的创设与问题链的设置,让学生独立生成自己的认知。

南平一中的张英勇老师提出要在教材中做减法而非做加法,一线教学要针对学生学情有的放矢,史实性内容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张老师强调历史教育应当联系现实、引起学生对当下的思考。

宁德五中的薛梅芳老师强调历史教学要基于素养的立意,聚焦历史的智慧。教师要努力从能力立意走向素养立意。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素养立意如何呈现是对我们历史教师智慧的考验。

莆田五中的林建明老师从历史学科学科素养的角度出发,强调历史教育要立德树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林老师引用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话:“战争是人类暴力跟残酷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强调从人性的角度来反思战争,反思人类的理性与非理性。

此次教研活动充分展现社会历史学院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扎实,教学个性强烈,是一次优秀的引领和示范。经过本次联合教研活动,实习队员们加深了对于一线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有更加充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