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2022暑期“三下乡”】探寻海丝文化,感悟世遗魅力

时间:2022-07-10浏览:198

7月8日,社会历史学院暑期“三下乡”砺青社会实践队深入泉州,先后调研安平桥、郑成功纪念馆、晋江五店市、泉州侨批馆等地,探寻海丝文化,感悟世遗魅力。

上午,实践队前往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安平桥。这座世界上第一座采用“睡木沉基”法建造的桥梁,历经880余年的时代变迁,长桥依旧。轻抚脚下的上千年的石板,队员们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与泉州古代商贸的繁荣。实践队员现场采访了一位当地老者,围坐聆听古桥沉睡千年的往事,长桥飞虹再现,古与今、人与桥面对面交流,融为一体。

随后,实践队前往郑成功纪念馆参观学习。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实践队员从“文韬武略、少年英俊”“北伐抗清,威震东南”“收复台湾、建设宝岛”三个板块详细了解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参观结束后,队员们与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实践队成员许晟恒有感而发:“郑成功率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为中华民族立下不朽功勋,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进两岸同胞骨肉情谊,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座谈后,队员们站在纪念馆三殿楼远眺6海里外的金门岛,祈盼着在不久的将来,两岸的同胞能够在一碧万顷的浯马襟江共同耕耘蓝色的田园。

下午,实践队来到素有“闽南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晋江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出砖入石,红砖赤瓦,青天燕脊,或是青阳八景,或是宅邸古厝,或是小楼深巷,或是春花秋月,朱漆的门楣、镏金的窗棂、硬山式屋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五店市建筑背后的历史事件、家族故事、建筑格局、装饰构件等,领略闽南传统建筑及营造记忆的深刻内涵。晋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侨胞有300多万人,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幢幢古厝不仅有建筑价值,更联系着海外侨胞,流露着家与国的深情。实践队员黄卓歆感慨道,这一砖一瓦,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的是醇厚的家风,永不沉睡的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五店布政衙家风家训馆内,全体实践队成员一起品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论家风的语录、朱子家训和晋江族谱家训等,接受了一次传统家风家训的洗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参观间隙,实践队在馆内进行了简短总结。队员们表示,通过实地研学,触摸到了课本中不曾涉略过历史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感受到了福建文化的多元与包容。虞永飞副书记对同学们的收获表示肯定,他指出,福建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保留着诸多唐宋乃至更早以前的文化遗存,作为社历学子,要发挥学科优势,沉下来,走进去,深入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暮色降临,实践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穿过中山老街,走进泉州侨批馆。队员们以侨批背后的历史为线索,感受侨批文化所传达的契约精神,感悟其中信守承诺、团结拼搏、爱家爱国的精神文化内涵。

随后,实践队队员在苏廷玉故居,欣赏了南音和木偶戏的表演,向非遗传承人老师了解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深入学习和探究泉州的非遗文化。

从大学课堂到市街小巷,从理论学习到社会实践,本次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队队员更深入了解海丝城市的文化记忆,更近距离地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感悟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深刻内涵。